目前分類:理財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我幾乎不討論單一股票的,因為那太直接會落人口實,會想說益通實在是最近的消息令人不很舒服,撇開這次的鴻海私募事件,從金融海嘯之後的幾次增資給我感覺就是玩弄小股東,很不幸我就是益通的小股東,每次都是折價增資,也每次排除小股東,在市場上買股的好像是白癡,因為他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進股票享受跟你一樣的權利,想像一下原資本額6億的公司,假設他賺進6億,EPS是10元,P/E比15倍,以150的價格買進很合理,你持有成本是150,但經幾次增資之後,股本膨脹為25億,如果他還是賺6億,那EPS變成2.4,P/E比還是15的話,股價應該是36,換句話說你現虧114.大股東可以經由低價的增資拉低他的持有成本,那小股東呢?甚至賣高價的市場價,再藉由低價的增資買回,結果是小股東虧,他們還可能小賺.

  這次的私募加可轉債還要膨脹60億的資本額,也就是股本變成85億,EPS要有10的話一年要賺進85億,如果增資的錢是拿來擴充產能的話可能還有機會,但很不性的這些錢是要拿來還債的,即資本增加但產能跟營業額可能不會增加,攤開益通2010的營業額是181億,依財報前九月營收是127億,營業成本是117億,再減去管銷費用只剩下4.6億的營利,加上第四季的營收就估7億的營利吧!這是不計含GIH在內其他轉投資的損失,依第二季的財報要提列28.5億的投資損失.2010應還是慘賠.

  根據益通的財報,2011年到期的長短債跟可轉債是34億,不增資的話真的還不出錢.不過益通最大的問題是GIH的轉投資要如何解決?2009和2010的慘賠都跟GIH有關,但出財報前毫無信息,也是兩三句交代過去,看不出未來的英應之道,另一黑洞是金融海嘯前所簽訂的供貨合約要如何解決?看了一下一共有七個合約,最長的要到2014年,都是用'大環境有變,還在跟對方協商'帶過.二年過去了,還沒個定論,至少也要揭露一點協商不成預估要賠的金額吧!如果報紙說得沒錯,鴻海只願意用每股8元以下的價格買,那益通真的不妙!


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如果你相信"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"這句話,你大概就會懷疑為什麼買B股不用手續費,銀行這麼好心純服務不收費?我的意思不是銀行收手續費不對,收取服務費是天經地義的事,我是希望投資者搞清楚一些事,在你付費的同時,選擇對自己較有利的投資方式.買B股不用手續費也對也不對,對的是,手續費後收,而且滿三年後不收手續費,那是不是只要投資滿三年就一定比A  share好?我的看法如下
   1.A share雖然先收手續費,但一般銀行都會給些折扣,雖不是VIP大約也有個7折,但B share投資未滿三年,3-2-1的手續費沒得談.另手續費的算法也不一樣,例如說投資10萬,買A share須先付出2100的手續費(3%打7折).買B share雖不用手續費,假設滿一年後你覺得有30%績效很不錯想贖回,那就是2%的手續費,沒記錯的話是用贖回值來算,也就是100000*(1+0.3)*0.02=2600,賺到了嗎?
  2.那我投資滿三年不就好了,話是沒錯,三年後確實沒有手續費,不過你不要忘了,基金費用裡除了手續費還有一筆經理人的管理費.一般基金會包含各種不同的share,除了A,B之外,還可能有C,I等種類,不同種類收取的管理費不同.C,I一般屬法人或特定人購買,不去討論.B share會收取最高的管理費用,你所省下的手續費,就從管理費來補,持股期間B share的成本最大,持有時間越長,繳得錢當然比別人多,這就是為什麼B share的淨值跟A share不一樣.而且時間越長,績效落後越多,還買B股嗎?


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